小麥跨區機收市場僧多粥少、競爭激烈。收割機手如何面對日益緊縮的現狀,眼下。走出困境?具有多年實戰經驗的山東省萊州市跨區作業行家能手徐忠祥和他隊友們為你指點出征迷津 —
農機手如何走出拐點尋找新的獲利點?
開著收割機參加 “ 三夏 ” 小麥西進東征進行跨區機收,前幾年。提高機械的利用率、增加機械作業的收入,似乎是每個收割機手不二之選。由于全國小麥種植面積大、各地小麥幼稚時間差異明顯、而小麥收割機保有量卻很有限。眼下,隨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作用日益顯現,小麥聯合收獲機呈現爆發式增長,加之交通運輸、燃油、人工等成本的增加,三夏 ” 跨區作業市場日益緊縮,小麥機收大軍相互間競爭異常激烈,三夏 ” 小麥收獲由過去的半過月縮短到現在一周時間,單純依靠保守的跨區作業,會很難在小麥機收市場紛爭的狀況下分得一杯羹。
導致今年小麥生育期推遲,由于受異常氣候的影響。增大了遭遇干熱風和爛場雨的危險,生育期推遲會導致收獲期相對集中,各地夏收夏播農時季節緊,風險大,小麥機收形勢復雜。
目前的情況下,那么。農機手如何走出拐點,尋找新的贏利點呢?
由于過去全國有些糧食主產區受經濟條件制約,已經具有 12 年 “ 三夏 ” 小麥跨區機收經驗的徐忠祥介紹說。小麥聯合收割機發展速度緩慢,保有量缺乏,主要依靠從外地引進收割機進行作業。近幾年,各地在農機補貼政策的帶動下,收割機數量增漲迅速,跨區機收小麥的收益逐步下降,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如果盲目外出,很難像過去一樣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就能輕輕松松地賺上 3-4 萬的以前買一臺收割機 2 年差不多回來本了現在要 4 年才可以回收本錢。
也是全省 “ 三夏 ” 小麥西進東征明星跨區作業隊領頭人。 12 年萊,徐忠祥是山東省萊州市文峰路街道忠祥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所帶領的跨區作業隊遠赴湖北、安徽、河南、河北、陜西等地開展小麥機收。面對 “ 三夏 ” 小麥跨區機收錢難賺的窘態,徐忠祥和他隊友為我談及很多切身的體會,留給我很多非常有價值的思索 …
不能搞單打獨奏。組團跨區,跨區作業一定要依靠農機合作社的群體優勢。可以相互照應,合作社能大水平地發揮機械優勢和技術優勢,一般 5-10 臺車集體行動為好,一個村后,對方好安排,現在都是家庭承包為主,大塊地少,小地塊多,車多了進不了地,一臺二臺的中介機構又不愿意接機。而且,合作社是有組織、有紀律的對機械作業都有嚴格要求的特別是要做到嚴格執行收獲留茬高度和秸稈切碎長度等作業標準,配套秸稈粉碎還田機,這樣,會受到農民的歡迎,組團跨區仍然會有市場。徐忠祥說。
防止長時間、遠距離的外出跨區。前幾年,合理規劃跨區作業半經。和我一樣,不少機手都走得很遠,當時的情況下是允許的現在形勢發生變化,也應該相應作出行動路線調整。根據經驗,合理的跨區半經應該是 250 公里一站為宜,因為每增加 100 公里,小麥就晚成熟一天,這樣的距離,幾臺車一個晚上就能到達,也不影響團隊的整體推進。長時間、遠距離的外出跨區,可能造成人力利息消耗過大,油料利息增加,會極大影響到機手的收入,也應該盡量避免。徐忠祥強調。
實現訂單作業,跨區作業一定要有計劃性。不可盲目外出。今年我想變 ‘ 游擊戰 ’ 為 ‘ 陣地戰 ’ 實現 ‘ 進可攻 ’ 退可守 ’ 要不是合作社給我訂了幾千畝的作業合同,今年還真不敢外出了 2 臺機器,一臺準備外出跨區,一臺放在家中,外地進行作業。萬一外面形勢不好,家里的這一臺還能掙出本錢來。今年外出時,想帶上免耕播種機,一邊開展小麥機收的同時,一邊進行玉米收獲,這樣,作業市場會進一步擴大。再說,周圍不少地方都進行了土地流轉,家門口進行一條龍機械化作業要比跨區方便得多,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還能省去外出跨區作業的那種艱辛。萊州市金城鎮原家村農機手原金鰲感受頗深。
將贏利點轉移到玉米和花生機收上來。這兩年,要不斷尋找新的跨區作業突破口。通過農機補貼增添了 2 臺互換割臺式小麥、玉米兩用機,三夏 ” 收割小麥,然后換上玉米割臺,進行 “ 三秋 ” 玉米機收跨區作業,這樣,機械利用率明顯提高。另外,還購買了深松機和免耕播種機,準備再新購一臺花生收獲機,把跨區作業的重點從夏季轉向秋節,把機耕、機播也列入到跨區作業的計劃中來。同時,充分利用目前玉米機收和花生機收市場剛剛起步的特點,打通來自四面八方的機收市場通道,將跨區作業向多季節、多作物、多環節擴展。這樣,每年跨區作業收入不但不會收縮,反而會逐漸增加。同徐忠祥一起外出參加跨區作業,同樣具有多年實戰經驗的萊州市驛道鎮劉家村農機大戶劉濤如此說。
點擊更多行業新聞 |